乳山网带您全景了解乳山!
乳山民俗 (四十三)
正文
  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 > 人文乳山 > 民俗 >
  2017-12-20   来源:乳山时讯   作者:辛明路

1972年,乳山自编自演的话剧《到农村去》引起很大的社会反响。剧中讲述一位中学校长不给儿子开后门,动员儿子上山下乡当知青。该剧在烟台胜利剧场演出,台下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。然而,第二天,却传来了坏消息,说是地委已经把这剧定为反党反社会主义大毒草。《新烟台报》随即在头版头条发表了针对该剧的批判文章。有些台词被曲解,作者许善斌(时为县文化馆创作员)受到了批判。1979年初,烟台市委下发文件,通知撤销对《到农村去》的批判,给作者恢复了名誉。

歌剧在乳山持续的时间最短,境内初识歌剧是在牟海县建立之后,当时的县委为了配合中心工作,组织排演有教育意义的歌剧,一些村排演《春风秋雨》《兄妹开荒》《探亲家》《逛延安》等小剧目。抗日战争胜利后,排演《白毛女》《刘胡兰》《三世仇》《改邪归正》《张德宝归队》等大型歌剧。1960年代之后,随着京剧、吕剧在境内不断升温,歌剧逐步退出了农村的舞台。

20世纪80年代之前,自办节目是农村社员的主要娱乐形式。农忙下地,农闲排戏。一种良性循环的劳逸模式,极大地丰富了村民们的精神生活。村戏在增进邻里友谊、减少冬闲赌博等方面,发挥着良好的作用。俗语“戏台上面有干粮”,人们有时为了看戏饭都顾不上吃。从前农村演戏上瘾和听戏上瘾的人都很多,海阳所南浤有一位唱戏入迷的老大爷,年年排戏都有他的角儿,有一年正月十五下大雪,要演的戏不能如期演出了,他很上火,回家看见老伴正在包饺子,就顺手把饺子掀到地上,嘴里吼道:“戏都不唱了,你还有穷心思包饺子。”说来是段笑话,但在那个时代,人们对戏剧的钟情依赖,真真切切就是那个样子的。

旧时演戏有很多讲究,戏台门忌讳朝西开,朝西开称鬼台,古代犯人都是从西门赴判的。戏台搭起来之后要挂上一把宝剑,挂的位置不固定,但非挂不可,这是为了避煞。民间有句话:“唱戏不拜李三郎,演么么不像。”戏班子带着立有老郎神塑像的神龛,每天开戏前要请出来拜一拜。梨园尊唐明皇李隆基为行业神,李隆基人称李三郎,业内称他老郎神。服装道具称砌末,盛砌末的大小箱子俗称戏箱,戏箱除丑角可以随便坐之外,其他人不得坐上去。当初李隆基演戏扮丑角,他的身份当然可以随便坐。如果演出剧目中有丑角,要等丑角先把白鼻梁描画好了之后其他演员才能开始化妆。如果演出剧目中有关公,演关公的演员要提前斋戒沐浴,勾好脸谱后用黄裱纸捂脸,待立马上场时才放下黄裱纸,退场间歇时重新捂上。开戏前,大鼓用红绸布蒙着,司鼓(指挥)揭开红绸子开鼓,第一声鼓响后,小鼓等其他乐器才能发声。演出前的发声,指对乐器进行调弦调音。司鼓的凳子其他人不得落坐。

好戏释放正能量,观众在耳濡目染、潜移默化中被感动、受教育。进入21世纪,乳山仍然坚持文化下乡活动,吕剧依然是送文化下基层的重头戏。经历沧桑,弘歌不绝,乳山戏剧,薪续火传,代有佳作。

第三节 鼓书

1998版《乳山市志》第728页载:“清末民初,境内较大集镇相继出现书场,外地和境内曲艺艺人集聚集市表演,主要曲艺形式有评词、双簧、胶东大鼓(后演变为乳山大鼓)、武老二、渔鼓、头儿戏等。抗日战争时期,抗日民主政府组织曲艺艺人深入村集说唱,宣传抗战,使有些曲艺艺术得到普及。建国后,又有相声、山东快书、数来宝等新的曲艺形式传入境内。渔鼓:原由境内道士在传教时演唱的一种道情,蒙皮于竹,击以为节,谓之打渔鼓。后传播给民间艺人,逐渐发展成民间一种曲艺形式。至清末民初,渔鼓艺人走村串乡演唱,曲目有《八仙过海》《杨家将》《刘公案》等。建国后,此种曲艺形式在境内逐渐失传。头儿戏:由河北一带的木偶戏演变而来。清末,河北的木偶戏艺人经常来境内串村演出。民国时期,境内一些民间艺人拜外地木偶戏艺人为师,学习演唱技巧,并以此谋生。南汉村曹忠禄一家三代传演头儿戏,远近闻名。初时,演唱多用河北梆子或评剧曲牌,后因人们听不习惯,渐改为京剧曲牌或胶东大鼓。演出的曲目多以武功戏为主,如《孙悟空闹天宫》《龙宫借宝》《定军山》《岳云打擂》等,60年代后失传。”

本节重点介绍乳山鼓书。鼓书是大鼓书的简称,有时称琴书,因从前盲人通过这种说唱艺术谋生活,所以俗称瞎子唱。这是说书与歌唱相结合的一种表演形式,故本次整理定名乳山鼓书。据说乳山鼓书是西河大鼓传入乳山后,当地盲艺人在世代传唱过程中,加入了自己的方言俚语,逐步演化而成的。由于唱词随乡入俗,通俗易懂,从而激发了群众的欣赏兴趣,一度曾为乳山乡村重要的文艺娱乐形式。盲人演唱组合,各村争相请艺,很受欢迎。

那时的盲孩,几乎都拜师学艺,从事这种鼓书的说唱。嗓音条件差的,做乐手;嗓音条件好的,做歌手。曾涌现出一些明星式的盲艺人,深受听众喜爱。著名的盲艺人,拥有粉丝团,跟场助兴。在文艺生活贫乏的岁月里,劳作一天的人们,晚上能提着小凳子,到街上听鼓书,那是一件十分惬意的事,那时,很多人都是个鼓书迷。

乳山鼓书的伴乐有,小鼓、三弦、坠琴、胡琴、钢板、笛子等,合奏起来美妙动听。唱主角的要边打鼓、边打钢板,其他人员或伴奏或和唱,抑扬顿挫,格外好听。有时候,也能一个人自拉自唱,或者自弹自唱,真是一人一台戏,饶有趣味。早期乳山鼓书的主要唱腔,有三大腔、起腔、二板、平腔、快板、落腔等形式。三大腔是各地鼓书较早的唱腔之一。由三大句唱腔组成,节奏宽,音域宽,大起大落,可以适当地延长,富有粗犷、高亢、婉转的山歌风味;起腔是开篇唱腔,由上下两句唱词组成,节奏平稳、悠长、抒情、委婉;二板紧接起腔,也是由上下两句组成,唱法与起腔略同,起连接过渡作用;平腔是鼓书的主要唱腔,以上下两句反复演唱,节奏平稳、流畅、富有口语化和较强的叙述性;快板也叫流水或贯口板,有板无眼,一板贯底,速度快,情绪紧张热烈,用在全篇故事的高潮部分,全篇的结尾处也往往采用欢快、热烈的快板;落腔一般用在各段落之间和全篇结束之处,干脆、利落的叫煞头,婉转、花哨的叫花落腔。

演唱的剧目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,依次有《封神榜》《绒线记》《五女兴唐传》《说唐传》《三国》《台风传》《秦香莲》《杨家将》《双蝴蝶》《紫金镯》《蜜蜂记》《七七事变》《白毛女》《三上桥》《小二黑结婚》《乳山英模谱》《农业学大寨》《五讲四美三热爱》等。唱本多是先由睁眼的文化人创作出来,再由骨干盲艺人背下词,把词按一定的曲调唱起来。几种曲调是相对固定的,唱词却在千变万化。

关于乳山鼓书,现可找到的记载资料大致有:1941年以后,在抗日政府的组织下,乳山成立了盲人抗日救国会,编排抗日节目,走乡串村,进行爱国救亡宣传。1953年改为盲人曲艺协会,共有会员四十多人。1963年扩大组织,会员成倍增加。1977年,县文化馆把盲艺人分成了几个组,对外使用“盲人宣传队”的名称,分赴全县各地巡回演唱。县广播站也时常灌制录音,在广播里播放。后来由于电影、电视的兴起,至1990年前后,各盲人宣传队陆续解散。

第四节 乐器

民族乐器有体鸣、膜鸣、气鸣、弦鸣等分类,以吹、拉、弹、打击等不同的方法来演奏。境内的民间乐器,吹的有各种笛子、箫、唢呐、葫芦丝等,拉的有京胡、板胡、二胡等,弹(或敲)的有琵琶、古筝、三弦、杨琴、柳琴等,打击乐有鼓、锣、镲等。逐一收录篇幅太长,选择锣鼓进行记述。

1998版《乳山市志》第728~729页载:“管弦乐,清末,境内民间器乐演奏多为一族一村组织的鼓手班,由于没有乐谱,演奏者都是父子相传,祖孙相承。主要乐器有唢呐、笙、管子、笛、箫和二胡、京胡、三弦、四股弦、月琴、大正琴等。民国期间,民间艺人多演奏独奏曲,亦有小型乐队在祭祀、庆典、山会等场合和婚丧嫁娶中合奏。曲目多由昆曲的曲牌中或东北地方剧种曲牌中演化而来。主要曲目有梅花三弄、苏武牧羊、工尺上、万年欢、小开门、老十翁、勾幡、桃李迎春等古曲。建国前,夏村、腾甲庄、育黎、瑞木山等村的民间鼓乐班较为有名。瑞木山村老艺人曹长会的管子吹奏技巧娴熟、音调浑厚纯正。建国后,农村俱乐部、文艺宣传队亦组织一些民间器乐合奏和独奏,乐器中管、箫被淘汰,增加了扬琴、板胡等民族乐器,演奏的曲调均为现代流行的一些器乐独奏或合奏曲。打击乐,清末,境内较大的村庄就有锣鼓班,至民国期间,绝大多数村都有了锣鼓队。打击乐器主要有锣、鼓、大钹、钗、小钗、小锣等。主要乐谱有快走阵、闹子头、水龙吟等。民间除用来自娱自乐外,还用于高跷秧歌及戏曲伴奏。1946年,崖子村根据民间锣鼓创作并表演的大型欢庆锣鼓《翻身》,获胶东区文艺创作奖。建国后,民间锣鼓多在喜庆节日或重大集会时进行演奏。”

“齐迸隆咚锵,齐迸隆咚锵,齐迸隆咚锵咚锵”,旧时,这简易的锣鼓点声,三两岁的孩子也能模仿得出来。不论村大小,都有锣鼓队。逢年过节、文体活动、禳祈事宜,都敲锣打鼓以营造欢庆、隆重的气氛。锣鼓队的组合由鼓、大锣、旋锣、大钹(又称大顶)、钹(也称七钹)、小镲组成。大钹比七钹厚重,中间丘状突起,穿拴彩带,拍击时不转动,以获取浑厚的声音。七钹,直径同大顶,只是外沿很薄,中间突起呈半球状,正中有孔眼,孔眼不作系彩带之用,打击时要转动(捻动中间半球),以获得所要的声响,常当乐队的指挥乐器。

旧时各村锣鼓队都有自己的锣鼓点(谱),比如虽然名字都叫“三步搁”,但旋律、节奏多有不同,并呈现出职业的特点。农民锣鼓多在农闲时节、逢年过节敲打,锣鼓清脆、高亢,节奏强烈,充满了丰收的喜悦;渔民锣鼓多在出海前,对未来充满挑战,锣鼓深沉,演奏过程多使用休止符,气氛中充满悬念感。

第五节 游戏

旧时民间娱乐设施设备匮乏,没有影剧院,没有电视机,做游戏就是人们最好的文体娱乐方式。常见的游戏有跳绳、跳皮筋、跳房子、踢毽、拾码合、叼小鸡、攻粪台、打尜、摔哇哇响、摔元宝(摔纸排子)、撂窝儿、弹球儿、打皮猴(陀螺)、滚铁环、打弹弓、打水枪、打火枪、碰拐(碰腿儿)、打呱儿(打手心手背)、指鼻子不打眼、走子儿、抄面汤(翻线儿)、打水漂、捉迷藏、打秋千、玩风车、放风筝、摔跤、掰手腕等,以上所列,在前的多为儿童游戏,在后的成人也做。选录当时流行较广的几种。

跳绳  两手各握着绳子的一头,手抡脚跳,使弧形的绳子从脚底迅速滑过,是为自跳;两人扯绳,一人或多人在中间跳,为互跳。跳的方式,花样繁多,灵活有趣。

踢毽子  缝个小布包,内填砂粒或玉米粒,即成毽子。可以一人踢着玩,也可以你踢给我、我踢给你,大家一起玩。毽子落到脚上再被踢起来,以连续踢得时间长为好。如果是比赛,连续踢得次数多者为赢,毽子落地为输。

摔哇哇响  用湿黄泥捏成一个泥碗,然后碗口向外,朝着平地或墙面猛地摔去,碗内空气受到急剧挤压,胀破碗底而发出声音。

顶腿  又叫碰拐。是同性、同年龄段之间的游戏。单腿站立,双手勾住自己的左脚脖子,将左小腿放在右膝盖上,用蜷曲的左膝去顶撞对方。顶撞中,站立不稳而先倒下者为输。

下子儿  俗称走五成或下土棋,棋盘的画法、用子多少、吃子规则等,花样很多。常用的是纵横交叉地各画5条线(含边框线),使之形成16个方格,25个纵横线的交叉点。简易下法是对弈双方各在自己门前的框边交叉点上摆上五颗子儿,走子时,纵行横挪均可,但每次只准走一步,自方两子相邻,且与对方的一个子在同一条直线上,且线上并无其他的子儿,则为吃掉对方的一子。若一方被吃得只剩下一个子,即为输了。还有走方、走区字等许多种下法。

捉迷藏  又叫“爬猫”。先给藏方约定一个藏的范围,具体怎么藏得看藏方人员的智慧,反之,如何才能找到藏者也考验着捉方人员的智力。开始躲藏时,捉方要背过身去、捂住眼睛,偷看为输,估计藏方躲藏好了,捉方开始搜寻。看到藏者即为捉到,全部捉到后,捉方就赢了。赢方再当藏方。

丢手绢  多人围坐成一个圆圈,面向圈中心看,不准看身后。一人负责丢手绢,将手绢悄悄丢在某人身后,转一个圈回来时,身后有手绢的人还未发现,丢手绢的人为赢,被放手绢者输了,把位子让给赢者坐。坐着的人如果发现自己身后有手绢,应立即拿起来追赶放手绢的人,追上了则为赢,输者暂时出局,待下局才能重新回到游戏中来。

打呱儿  又称打手心打手背儿。玩的时候,一人将掌心向下,平放在空中;另一人掌心向上,与对方手掌靠近,然后,使尽浑身解数、千方百计地分散对方注意力,当觉得对方注意力被分散后,迅速将手抽出,快速翻上去以手掌击打对方的手背,这时对方往往会迅速地把手抽回去,以防被打中。如打中了,继续做出击方;没有打中为输,下局就得当挨打方。

叼小鸡  一人当老鹰,一人当母鸡,若干人当小鸡。小鸡甲在母鸡背后,抓住母鸡腰部或衣摆,小鸡乙依样抓住小鸡甲,丙再抓乙,以此类推,形成长蛇形的小鸡队伍。老鹰千方百计要抓住母鸡身后的小鸡,母鸡则张开双臂拦挡老鹰,小鸡也在母鸡后面躲闪应对,不让老鹰叨走。小鸡被老鹰扯了一下,就算被捉住,被捉者退场。如果过半数小鸡被捉,即为老鹰胜;捉不到一半,则母鸡胜。

滚铁环  多是用箍木水桶的铁箍当铁环,再用粗铁丝弯成U形弯钩,找1米多长的小竹竿,钩的一头插在竹竿头里,加以捆绑固定。用钩子钩住铁环,铁环立在地面上,推动铁环在地上滚动前进。

弹蛋儿  也称弹玻璃球儿。用大理石打磨成小圆球(后兴玻璃的),双方各执一球。先在地上挖个小坑(叫窝儿),对方的球放在离窝较远的地方,把对方的球打进窝里为赢。操作方法,手掌托着自己的小球,眼睛瞄准地上对方的球,用力将小球弹出去,击打对方的小球进入窝中。

撂窝儿  又叫打窝儿。间隔—定距离挖两个小坑,俗称窝儿,在两个窝儿之间画上一条直线,使之相连。玩者拿枚较重的铜钱(石片亦可),站于A窝向B窝投掷,铜钱投进窝里、或距窝最近者为赢。如果先进窝的铜钱被后者打中,被打者得重新投掷。以累计进窝的次数最多者为胜。

打陀螺  又叫抽皮猴。用硬而不容易开裂的圆形木头,一端削刻成尖头,尖头上打进一个钢珠。用鞭绳缠绕陀螺身,钢珠着地后,突然用力拉动鞭绳,带动陀螺旋转起来(或直接用手旋转陀螺),陀螺旋转动力不足时,用鞭子抽打,使之更快地旋转。陀螺的材质很多,有木制、竹制、陶制、铁质等,大小规格更加繁多。儿童在街头玩的陀螺,多是高六七寸、约杯口粗。

打碑儿  挑选一块扁平的石头竖起来当碑儿,再量出10~15步的距离画一条横线当界限,打碑儿的人拿块重约一斤的石头,脚尖不得踩着或跨过那条横线,然后发力将手中的石头朝碑儿抛去,以把碑儿击倒为赢。

打弹弓  弹弓与弓箭不同,弹弓一柄、两杈、弹性较强的胶皮条、胶皮中间有软皮垫。使用时,左手握弹弓柄,把弹丸放在软皮垫上,右手拇指加食指捏住皮垫里的弹丸,再用力抻拉,将弹丸射出去。如果不是熟能生巧,弹弓的命中率是很低的。旧时无生态保护意识之说,打弹弓的多是在打鸟儿。

攻粪台  过去农村街上有粪堆,是从猪圈里抬出的粪土堆集而成的,在粪堆表面覆盖一层湿泥,用铁锨拍打入实,使粪土不被风化而内部还能保持继续发酵。粪堆的表面干好了,孩子们开始用于攻粪台了。分两组,一组在粪台顶上守,一组在粪台下面往上攻。攻方把守方的人全部拉下粪台为赢。赢方再去当守方。

打秋千  旧时房前屋后大树多,在大的枝杈上系绳索(也有专门立秋千架子的),绳索两头间距约一米,在枝杈上系牢,形成U字形,距地面近处拴踏板,手握两边的绳子,脚蹬踏板发力,使之来回摆动,就是打秋千。这种简易的秋千是妇女和儿童所喜欢的。还有一种多人参与的龙门秋,惊险刺激,是青壮年人的游戏。找空旷地带,四周埋牢坚固的木柱子(直径25~30厘米,离地高4米),木柱顶端再用横木连接,横栋梁中间凿成孔状,桅杆从孔中穿过,这样既可扶持桅杆不倒,也不妨碍桅杆的旋转,这叫扎大托架,俗称扎龙门架子。龙门内的地面上放着一个大石臼为底座,臼窝中放船桅杆根,桅杆身被龙门架子托着屹立,桅杆齐腰处,十字交叉地绑两根长木棍,形成四面都有操作杠,像推磨一样地推动操作杠,桅杆即可旋转起来。桅杆上端绑三条横梁,每道横梁的两端各绑一副秋千,六名年轻胆大的男女青年各踏一副秋千;此时许多壮汉用力推动操作杠,桅杆的转动带动秋千飞转起来,秋千上的青年人英姿飒爽、丰姿绰约,像飞天一样飞舞,像杂技的空中飞人表演,像现代公园中的旋转秋千、飓风飞椅,场面十分壮观,相当热闹。另有一种形制的龙门秋,安装木质或铁质齿轮制动,推动起来更省力,但安装程序更为复杂。 


分享到:
25.7K
打印 关闭  

Copyright © 2010-2018 www.www.birdchemical.com.乳山网(365bet在线娱乐)版权所有
乳山网(365bet在线娱乐)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,均为乳山网(365bet在线娱乐)版权所有,未经协议授权,禁止下载使用。
主办:中共乳山市委宣传部 地址:乳山市胜利街78号 邮箱:sdrsxcw@163.com
网站备案号:鲁ICP备11010253号-4 Power by DedeCms